导语▇笔者自己是属于很喜欢沛纳海,但绝不会去买来戴的那一类人。喜欢是因为沛纳海的钢铁直男风格,不会戴是因为尺寸实在Hold不住。我曾不止一次希望沛纳海能推出个40mm以下的款,但仔细想想,那也不再是沛纳海了,不是吗?
我欣赏沛纳海的设计思想、营销策略、乃至广而言之品牌的经营管理,这一套显然卓有成效,为市场所认可,有近20年的持续成功故事为证。
身边热衷沛纳海的表友不少,其中有一位,喜欢玩房子玩车玩表,手表什么好牌子的都有,尤其喜欢沛纳海。据他说,沛纳海老总Angelo Bonati曾亲口对他说过他是全世界非常大的沛纳海收藏家。这话转了一个弯到我耳里,无法证实其真假,但我确知这位表友手上的沛纳海甚丰,丰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大部分沛纳海的出产型号他都有。他是沛纳海的VVVIP,那些数量稀少极难拿到的款式自然一个都不少。这位朋友喜欢大表,沛纳海正对路。
我还认识一位艺术家,应该是比较成功的那种,因为显然他有足够的钱来买表。他也是一个狂热的沛纳海迷,每次见面大都免不了聊到沛纳海。当然我们之间还有其他的共同爱好可聊,如朗格、FPJ、劳力士。曾经从杂志上读到,2010年Paneristi的P-Day就在他纽约的画室举行。
这两位表友都不止一次开玩笑说,别碰沛纳海,碰上就是一条不归路。我很高兴我不必与这句忠告做艰难的抗争,因为我真的对拥有哪怕一只沛纳海都没有丝毫兴趣——套用一句生硬的英翻中,这不是我的一杯茶。
但是我依然欣赏沛纳海,也欣赏广大沛迷朋友。我认同他们的观点:沛纳海不仅仅是一只表,它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以此类推,那么我的生活方式算不算劳力士?
因为我在同样程度上喜爱劳力士。劳力士和沛纳海这一对表坛双雄,既有历史渊源,多年经营至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属于比较亲民的高级品牌,但两者之间同时又有许多不同。劳力士的经典设计更具普遍性,翻版者众。尽管在大众眼里,劳力士是知名度非常高的高级手表品牌,但你真的戴一只劳力士,认识的人却不会多,特别是劳力士运动表。
相比之下,沛纳海的经典设计更具特殊性,真正的与众不同,老远就能认出。沛纳海善做限量,一会儿一个新款,外观稍作修改,又是一轮热卖。劳力士基本不做限量,型号变更少,一个型号可以做很久,照样卖得好。同一型号不同时期的细微差别,成了事实上的不同型号,铁杆劳迷会一个个买来凑成一套。
如果说这样的作派可以与生活方式挂上钩,那么似乎我真的就是劳力士那一派的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14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