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8年日内瓦高档钟表国际沙龙(SIHH)已于昨日正式拉开帷幕。展会第一天,朗格又有惊人之举,推出了全世界第一只可积算秒钟、分钟、小时的三追针计时码表(Triple Split)!而且它还是一只可三种数据同时飞返的计时码表,更在分钟积算上采用跳分移动的精确复杂设计,绝对是目前计时码表中非常复杂的机制。
在计时码表超过两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它其实可说是次于问表类的复杂功能。不仅零件数多、结构又复杂,只不过在1980年代,人们找到了大量制造的模组化方式,顿时让计时码表落入凡间,成为看似普遍的腕表功能。然而,要真正地开发出一只具备原创结构的计时码表机芯,这可是多数表厂不愿踏入的禁地。
而在计时码表内非常高级别的当属追针计时码表,它利用了两根计时秒针,同时计算两个不同物体运动的速度及时间。不过,从19世纪追针计时码表被发明出来,再到怀表机芯微型化放到腕表里面后,一直都有个问题:它没办法计算超过一分钟。也就是,当两个运动物体持续时间超过一分钟,第二个停止的物体的时间,你得靠自己加算起来。这个问题,直到2004年朗格发表了双追针(Double Split)才得以解决,因为它当时是第一只具备可达30分钟双针积算功能的腕表。
朗格在这个领域独行了九年,直到2013年,后起之秀路易威登在La Fabrique Du Temps工坊的协助下,为了美洲杯帆船赛30周年推出了Tambour Twin Chrono,除了也具备秒钟、分钟的双追针,还把可累积计算时间提升到60分钟。到了2018年,朗格再度拉开了与追赶者的距离,同时也超越了自己,一举提升至三追针计时,包括秒针、30分钟、12小时积算,表款名称“Triple Split”清楚直译了该只计时码表拥有三种数据、六根分开的计时指针,可说是前无古人。
表款正面面盘上的配置,6点钟位置为55小时动力储存显示,4点钟位置为30分钟积算、8点钟为小秒针、12点钟位置则是12小时积算。操作上,三追针与一般的追针计时码表无异。朗格用银色、蓝色指针区隔不同的计时数据。当佩戴者按下2点钟计时按把开始后,三种数据盘、指针会以重叠状态开始运行,直到按下10点钟位置的追针按把后,三根蓝钢指针会霎时停止,显示第一阶段的计时数据,而银色的秒针、积分盘和积时盘指针则继续向前运行,直到按下2点钟停止按把,接着按下4点钟位置的归零按把,蓝钢指针才会跟着银色指针重叠并归零。又或是,佩戴者第二次按下追针按把,三根停止的蓝钢指针,会立刻与银色指针重叠,并随之继续同步运行计时。
朗格三追针内部搭载的L132.1手动上链计时机芯。从透明底盖观察,其机芯虽然结构配置有点像是双追针的L001.1,但在12点钟位置看来多增加了一组垂直离合结构,应是为了12点钟的小时积算而存在。另外,为了达到精确的计时,朗格首度加入了跳分积分盘。不过因跳分需要较大的动力,避免对动力及擒纵振频的稳定程度产生影响,朗格搭配了自行研发并取得专利的分离齿合装置,可防止以往随着追针启动而无法避免的扭力流逝。至于速度缓慢且持续旋转的积时盘,则不需要用到该项装置。
朗格也首度把方便的飞返功能加入,而且是三种数据都会同时进行此动作。这种连动性可说是制表师组装上严格的考验,不仅要顾及三种数据,还要考虑到这三种数据盘上都各带有两根指针。另外,为了维持腕表的适戴性,就算机芯内加入了动力储存显示跟飞返功能所需的零件,朗格于组装位置也谨慎考虑,稍事移动了动力储存结构于正面,这项举措能让背面的计时结构拥有非常大的空间,也让三追针非常后维持在43.2mm的适中表壳直径。
虽然限量100只的三追针是一枚前无古人的史诗级作品,但细心观察,会发现它更像是从近期Datograph Up/Down的延伸。加入了过去开发双追针的经验,再搭配为了精确而生的专利离合装置,才成为更先进、甚至是生活实用的三追针计时码表。我想,这就是朗格在超级复杂功能上所体现的另一种德式贴心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14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