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亚伯拉罕‧路易‧宝玑为了抵消地心引力对怀表擒纵装置产生的不良影响,于1801年发明了陀飞轮。这个不停旋转的装置就像天体运行般生生不息,记录时间的怀表则如随身的小宇宙!
宝玑大师,这位表坛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发明了难以胜数的机械装置,除了众所皆知的陀飞轮之外,还包括报时音簧、宝玑式游丝、降落伞型避震器、触觉怀表等等,其中的许多项目仍被现代制表业所采用。宝玑传承了创办人走在技术前沿的典范,自21世纪以来,就已获得了超过100项的专利。
不论是从时间上或是重要性来说,在众多的发明中,1801年获得专利的陀飞轮首屈一指。宝玑大师并是不多数人印象中坐在工作台前,埋首于精工细活的制表师,他还是杰出的发明家、出色的商人。这三种角色看似不同,但实际上相互关连。要把商品卖出去就需要好的产品,而好的产品要能改善竞争产品的缺点,具备更好的性能以及与众不同的特性。宝玑大师当年的发明,都是为了要提升产品竞争力,陀飞轮也不例外。
现在的陀飞轮已从早期的表背走到面盘这一侧,其赏玩价值远高于实用价值。然而,宝玑大师非常初的设计是为了解决方位差的实际问题,才用陀飞轮框架将整个擒纵装置整合起来,借由不停旋转改变擒纵装置与怀表的相对位置,抵销地心引力的影响,以达到让怀表走得更精准的目的。
陀飞轮大约由70个左右的零件组成,重量一般在0.5克以内,为了让它运作顺畅,不论是在结构设计或是组装方面,都需要极为精密的工艺,制作难度非常高。
宝玑大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即使在得到专利之后,仍不断改良,从一分钟旋转一圈的陀飞轮改为四分钟、六分钟等,几经波折,再回到改良后的一分钟陀飞轮。一分钟转一圈等于是每分钟旋就完成360度的校正,理论上较四分钟、六分钟陀飞轮更为精准。而且,60秒一圈的陀飞轮,也能替代秒针的功能。
此外,为了保持更好的精度,他坚持挑战高振频,像是2014年5月从拍卖场上买回来的No.1176四分钟陀飞轮怀表,就达到了21,600转的高振频,较当时常见的当时一般的18,000转振频怀表更胜一筹。
优秀的发明肯定会被业界认可。在宝玑大师的专利到期之后,许多品牌也加入陀飞轮的阵容,将之发扬光大。而宝玑自己也有很多陀飞轮杰作,像是曾经创下超薄纪录的5377超薄陀飞轮腕表、绝美的3795镂空陀飞轮万年历腕表、举世无双的5347双陀飞轮腕表等等,至今仍是陀飞轮的领导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147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