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自动机芯所采用的自动盘设计大略分为以下几种:大型自动盘(轴承在机芯中央)、偏心式自动盘(轴承不在中央)、微型自动盘(位于机芯的主体中,夹板下方)以及新式的线性自动撞锤(上下式或左右移动)。其中以大型自动盘的设计非常为成熟,同时上链效率也非常佳,不过上链效率略差的微型自动盘,却能完整的观赏走时轮系与自动盘的运作,至于在2008年才重回表坛的环形自动盘(Peripheral Rotor),则是结合上述两样设计的优点。
江诗丹顿在2015年发表的Harmony追针计时码表,所使用的3500环形自动盘机芯厚度只有5.2mm,一举打破先前百达翡丽保持的纪录。
环形自动盘是安装在机芯的非常外围,透过滑轨与机芯的上链系统相连,所以顺时钟与逆时钟方向都可旋转;理论上,环形自动盘的上链效率高于大型自动盘。
宝齐莱于2008年推出具有环型自动盘的A1000自动机芯,A1011是衍生的机种之一,具55小时动力储存、双向自动上链的环形自动盘,还有专利的动力避震装置提升机芯的耐用度。
因为每一个大型自动盘轴承下方的齿轮,在大型自动盘旋转一圈时,会带动自动一番车齿轮上链;同样的,环形自动盘也会带动机芯的自动一番车齿轮上链。但是环形自动盘是由下方的环状齿轮连动自动一番车齿,齿牙数是大型自动盘轴承齿轮的七到十倍;所以每当环形自动盘转动一圈时,效率自然也是大型自动盘的七到十倍。
今年宝玑推出的Marine Ref.5887腕表,其581DPE自动机芯采用环形自动盘设计,不仅能减少机芯的厚度,同时保有机芯的整体美感,厂方还特别镌刻华丽的图案。
而早在60、70年代时,星辰表与百达翡丽就分别推出过相同的设计,但是既然环型自动盘有上述的优点,为何使用的表厂却是屈指可数?因为,理论与实际的制作,还是有所不同;环形自动盘虽然上链效率佳,但是上链转动力矩较大,灵敏度就远不及大型自动盘,加上60年代的环形自动盘机芯尚未使用滚珠轴承,表现就没有预期中的好。
此外,表冠与龙芯设置的位置,也是较为棘手的问题(PP的350机芯将其设置在表背),受限于当时的加工技术技术不足,所以这类型的自动机芯成本都相对的较高,复杂的结构对于维修与运作上,也不如传统的自动机芯来的简单省事,因此后来便在表坛上销声匿迹。
积家的Hybris Mechanica 11超薄陀飞轮三问腕表,透过镂空视窗,可以看见正面环绕机芯的环形自动盘,透过滚珠轴承与机芯相连,顺时钟方向替机芯上链。
直到2008年底,宝齐莱推出了CFB A1000自动机芯,并透过创新的结构设计与材质运用,让环形自动盘机芯成功复活,同时还具有耐用的上链机制与灵活的旋转效能。为了要让CFB A1000自动机芯具备优异的上链效能,因此宝齐莱采用高科技的滚珠轴承设计来提高上链效能。
除此之外,厂方也采用双向自动上链轮系来提高机芯的上链效率,避免造成自动盘空转所产生的能量耗损,这也是优于60年代环形自动盘机芯所所使用的单向上链模式。因此近几年来,陆续有爱彼、宝玑、积家与江诗丹顿等表厂采用环形自动盘上链系统,代表环形自动盘上链系统,仍有一定的优势存在。
使用环形自动盘的Altiplano Ultimate Automatic 910P腕表,其自动盘位于面盘外缘的黑色圆圈,六点钟位置有910P的字样。
其中,在2012年,宝玑将环形自动盘运用在Ref.5377陀飞轮腕表之中,内部的581DR自动机芯厚度仅有3mm,打破过去同类型的纪录。接着,积家在2014年将环型自动盘运用在Hybris Mechanica 11超薄陀飞轮三问腕表的362机芯上,让这款拥有三问报时与陀飞轮装置的自动机芯,厚度控制在4.8mm,同样成为表坛新纪录。
而伯爵刚发表的2018年Pre-SIHH表款中,运用环形自动盘的Altiplano Ultimate Automatic 910P腕表,其表壳厚度仅有4.3mm,再次打破超薄自动表款的新纪录。本款表款是以手上链超薄表款Altiplano 900P为基础,并在机芯的外围增设环形自动盘,因此仅仅使表壳从3.65mm的厚度,略增至4.3mm。透过使用大量的陶瓷滚珠轴承,使得910P机芯拥有灵活的上链效率,同时可简化零件数量。
因此,运用优异的科技与量产技术,使得环形自动盘可以挑战过去微型自动盘的超薄王者地位,展现其结构上的优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18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