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前一阵子在一位业内前辈的专栏中,他提到了更早之前有一个品牌的三问表在展出时,会上实际试听的效果不太理想,据说是除了音量之外音质和节奏都不对,以这个价位的表款来说令人有点汗颜。基于好奇心我做了一点小小的搜寻,结果在差不多时间点一个专业钟表的粉丝团上找到了一段可能性非常高的影片,实际听过了以后,只能说文章所言不虚,那样的表现对那个牌子还有表款的定价来说,水准稍次。
记得百达翡丽第四任接班人Thierry Stern曾说的一段故事,他问他父亲Philippe如何分辨一支问表好不好听,结果老总裁告诉他,等你听过一千支问表以后你就懂了。长久以来我一直不敢轻易评价一支问表声音的好坏,因为就像老总裁说的,在累积够多的经验之前实在是很难建立一套标准,而我自负听过的还太少,所以多半不敢随便发表意见,相对地我很意外不少同行在写问表的时候可以很直接地说出“好听”这样的心得。
不过这么多年听下来,说懂是差得远了,不过偏好倒似乎是养成了一些。评价问表的参数大致上无外乎音质、音量和节奏这几项;音质是我非常不敢置喙的,因为它很主观,聆听的印象又很容易受到现场环境影响,所以很难说得准,相形之下节奏就比较容易分辨了,尽管各家表厂之间会有一些微妙的风格变化,不过大体上“有品味”的报时节奏还是有一个约略的准则:时与刻、刻与分之间要留出足够的间隔,每一问本身一次次敲击的频率也不宜太急促。像一开始提到的那支问表问题就出在整个的节奏都太快,像是急着要把三问报完似的,听起来没有优雅的感觉还是其次,当前一声和后一声几乎连成一片的时候,使用者恐怕根本听不出现在是几点几分。
音量大概是我非常有意见的一块了,表界现在的趋势基本上是倾向越大声越好,钛金属和不锈钢成为问表的热门材质主要就是为了更大的音量,而各大表厂对于他们的研发也往往在强调如何把音量做到多大(印象中好像没有哪家说我们特地把音量降低了多少);从实用的角度来说问表的音量自然是越大越好,不过买问表还讲实用本身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在实用之上我觉得一支问表更重要的是格调。当然小声到听不清楚也不行,但我觉得那分寸大概是抓在“戴的人刚好可以听到、旁边的人却感觉若有似无”的程度,至于吵杂的环境原本就不适合操作问表,硬要跟这些噪音比大声实在是莫名了。就像所谓“刚刚好的香水味”,就是有些人的香水多到即便他人都已经离开了,之前待过的地方还会留下香水的余味,但我觉得真正优雅香水味应该是即便这个人就坐在你旁边,你都还是只会怀疑“这人好像有用香水”的程度。而在我心目中完美的问表音量就应该是这种类似的感觉。
如前所述,现在我还是不敢随便评价问表声音的好坏,上面讲的那些只是个人偏好而已,未来会继续朝听过一千支的目标努力(不过应该很难达成)。但尽管人耳对问表声音的标准并不是那么的确定,然而比起时下高度数据化的问表制作方式,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有些老厂的旧式作风,毕竟像声音这么灵动的东西,里头一定还是有一些什么是电脑仪器捉摸不透的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181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