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表迷都看过三问表的介绍,其中许多表厂会特别强调机芯采用教堂式音簧(Cathedral gongs),这是代表什么意思呢?在这里我们先卖个关子,来提一下问表的小历史。
雅克德罗新推出的热带风情报时鸟三问表Tropical Bird Repeater,内部的RMA89手动上链机芯是采用教堂式音簧。
在17世纪末期,英国牧师爱德华˙巴洛(Edward Barlow)与英国制表师丹尼尔˙奎尔(Daniel Quare),分别推出问表的设计,但由于丹尼尔˙奎尔的设计,仅需要一个按压动作,就能启动问表。因此,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非常后宣布丹尼尔·奎尔拥有问表的合法专利。
HUBLOT也推出采用教堂式音簧的三问陀飞轮表款。
但是当时的问表是采用音锤(Hammer)敲击底盖的响铃(Bell),而响铃的造型其实就像是碗,刚好可以包覆住机芯(当时的怀表其实有点像球),因此音锤敲击响铃时,声音清脆且响亮。如果表友听过响铃式的问表,肯定记忆深刻。
随着怀表逐渐变薄、变小,原有的响铃实在太大且太厚,所以宝玑大师在1783年,利用两根环状音簧来取代原本的响铃,不仅可缩小体积也可呈现多重音律。此外,宝玑大师也重新设计出报时、报刻与报分的问表机制,堪称现代三问表的再造功臣。
从这张图可以清楚的区分传统式音簧与教堂式音簧的不同。
而19、20世纪的三问怀表,其直径都在45-70mm之间,所以机芯的尺寸较大,同时音锤的敲击力道强大,音簧所传递出来的声音,仍然清脆响亮。不过进入腕表时代,表厂需在40mm直径的腕表上,设计出清澈响亮且拥有美妙的共鸣声音,的确是相当不容易。
因此,有表厂开始采用环绕机芯1.5圈或2圈的音簧设计,比原本的常见的音簧要长上许多(原本是1圈),能获得如同教堂钟声般的优美共鸣。不过由于腕表机芯本身就属轻薄的设计,因此要让两根音簧分别旋绕两圈,同时又不影响其敲击效果(当然也不能相互触碰),制作难度极高,所以通常出现在高单价的大复杂腕表之上。
百达翡丽所推出的大复杂功能腕表5208P,具有万年历、计时码表与三问功能,内部的R CH 27 PS QI机芯采用教堂式音簧。
而非常常使用教堂式音簧的品牌,就是致力于研究问表领域的百达翡丽,自从厂方于2001年在Sky Moon Tourbillon上首次使用教堂式音簧后;目前厂方本身已拥有21种教堂式音簧,同时也拥有21类传统式音簧(1圈),可搭配不同尺寸机芯、不同材质的表壳,创造出非常优异的报时声响。
虽然百达翡丽的前总裁菲利浦斯˙斯特恩,曾提到他并不是喜欢每一款教堂式音簧的声音,但是其独特的共鸣声响,也成为逐渐成为其他表厂使用的设计;例如HUBLOT、CHRISTOPHE CLARET与JAQUET DROZ。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18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