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世界时、GMT、两地时,也许是腕表非常实用的附加功能,也是一般人容易傻傻分不清的功能,究竟这三种腕表有何异同?要说清楚这些功能,恐怕还得从历史谈起……
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弗莱明提出了“时区”的概念,建议将世界各地的时间统一划分,这个建议于1884年10月13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确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时区系统”,将地球划分为东、西经各12个时区即24个时区,这便是著名的国际经度会议。它同时确立了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度经线,并以此作为计算经度的起点。GMT就是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reenwich Mean Time)的英文缩写。而我们熟知的北京时间,便是东8区的时间。换一种更简单易懂的讲法,地球转一圈是一天,把地球想象成桔子那样一瓣瓣,人为划分成24瓣,每份正好一小时,北京正好是从格林尼治天文台向东的第8瓣位置,所以是东八区。
那么,这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吗?如若是在一、两百年前,大家都看天过日子,相距较远的人由于交通不便,自然很少交集,时区和统一的时间系统,除了航海人员,对我们普通人当然没什么大意义。可自从火车与飞机以及电报的发明,交通与通讯变得迅捷。统一的时间系统对商业与人们的日常越发显得意义重大。小到统一的上下班时间,大到交通时刻表、金融市场运作等等都仰赖统一且标准的时间与时区系统。
说回到手表,一枚可显示不同时区时间的腕表对哪些人会有用呢?当然是那些飞行员、经常出差的人,或是那些需要与身在远方的朋友或商业伙伴联系的人们等等。
首枚世界时腕表的诞生大约是在1935年,由Louis Cottier同百达翡丽合作,于1937年推出的Patek Philippe世界时腕表(Ref.515)。异型长方表壳,配以独特指针与表盘,产量很少,十分稀有!
GMT腕表是如何诞生的呢?这个著名的故事大约发生在1954年前后,由泛美航空与劳力士合作,推出专为飞行员打造的、可显示两地时间并方便读取的蚝式GMT-Master腕表(Ref.6542)。有兴趣的朋友自可到网络上搜索,此处便不再赘述了。
但事实上,在更早些的怀表时代,便已经有两地时功能出现了。当然,那只是少数贵族的珍玩,与普罗大众相距甚远。
聊到这儿,有些朋友可能会对世界时、GMT、两地时等概念感到模糊,让我们整理下头绪。其实,这些都是近似的功能,只是稍有区别。
世界时,通过在表盘上标注世界各地24个时区代表城市的名称,来直观地显示不同时间。表盘通常很美,但因为太多城市名称的描绘反而不易直观的读取。它多是正装表家族的一员。
GMT,通常在时针、分针、秒针之外,附加一个24H指针配合旋转外圈或内圈,或是24H显示盘来指示第二时区时间,并能很方便地设置和读取。它是个“健将”,属于专业表或运动表领域。
两地时,顾名思义是能同时显示两个不同地域时间的腕表。通常是12小时制显示两个时间,但也有24小时制显示的。两地时往往比较“斯文”,也多属于正装表一类。它的出现则要更早,可追溯到怀表时代,很多历史悠久的著名怀表品牌都曾经出品过。
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分类,每家表厂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事准则,为了市场各出奇招,所以“mix”恐怕在所难免。其实,我们也不必为分类犯难,选择适合并喜欢的设计便是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18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