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币的发展历史
中国金银币的货币性很早就体现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在大量先秦文献中,先秦使用黄金的记录很多,主要用于贵族之间的朝贡、赏赐、馈赠、大额支付等。
与铜铸币不同,中国古代金银总体而言属称量货币,须称重计值,而非计枚行使,故在各个时期往往并未被制作为统一形制、统一重量、统一成色的铸币。
金银币称重时使用天平、砝码等,衡制单位先秦有的地区用“斤”,合16两。有的地区用“镒”,合20两。秦统一全国后,法定专用“镒”。汉改为“斤”。魏晋以后用“两”为单位。
在中国,金银作为货币有着久远的历史,《管子》一书中谈战国的货币是“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在《史记·平准书》中又记载着:“古者皮币,诸侯以聘享。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白金即是白银。所以春秋战国时期,金银已不仅表示着财富,而且已进入了货币领域。
从古代金银币的使用看,秦统一时,法令明定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东汉开始,银始见文献有用于赏赐、贿赂之用,魏晋前后黄金使用一度减弱,唐宋时,金银币使用有了很大发展,民间也开始行用,特别是银币逐渐成为通货,宋时银已用以表示物价,流行于社会之上,直至明中叶银币正式成为法定货币,确立了银两制度,政府的田粮、税收都折收银两,官俸和国库开支用银支付,实施了银、钱平行流通的币制。与白银在流通领域的发展相对的,是自明中期之后黄金逐渐减少了在流通领域的使用。清朝延续了银、钱并行的货币体制,清时期的银币其形态变得多样化,并随之产生了相关银货币制造、流通、兑换、成色鉴定等多方面的问题。
后来,随着西方货币和金融制度进入中国,银两的使用受到银铸币———银元的大力冲击,旧式的银币渐渐被近代货币银元等所取代,至1933年当时的政府实施了“废两改元”的货币政策,终至结束了银两制度,旧式的银币才退出了货币流通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国家的法定货币,金银等贵金属体现于货币领域是从1979年发行第一套金银纪念币开始,至今已大大丰富了人民币币种,现已成为社会公众喜爱的、用于艺术收藏和投资理财的货币品种,同时也成为中、外文化和工艺技术交流的重要载体。
以上所述关于金币的发展史你是否有个大致的了解了呢?如果你手上有想要出售的黄金,可以来金奢易网回收公司进行典当。绝对会给你一个满意的价格。
金奢易网,一个可以帮你鉴定评估身边闲置奢侈品价值的平台,专注于二手回收,名表、名包、黄金、钻戒等奢侈品回收、鉴定、寄卖、置换、抵押、保养、维修服务。全国连锁实体店铺,线上线下资源结合,近十年经营已积累数万忠实客户,年奢侈品交易量破十万件,当场交易,快捷变现,全国24小时上门回收,全程保密,高效快捷。24小时咨询热线:400-996-397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212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