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讯钻石璀璨迷人,价格昂贵,是深受很多人热捧的一种奢侈品。正因为其价值不菲,所以大家选购钻石的时候,一般都会非常谨慎。吴先生在虎门经营着一个珠宝首饰加工店铺,今年年初,他接待了一位顾客,并先后从其手中收购了9颗钻石。没想到,正是这几笔交易,让吴先生损失惨重。
骗子称手头紧着急把钻石变现
吴先生是一名从事金银首饰加工制作的匠人,在虎门开店已有七八年了,平时除了承接金银首饰定制加工业务之外,还做一些金银珠宝回收与质押的生意。今年1月28日,一位自称姓邱的男士走进了吴先生的店铺,说年关将至手头紧,想把自己的两颗钻石变现。
吴先生:“他本来说要抵押,我就跟他说这两颗钻石抵押的话只能抵押几千块钱,但是卖的话,我叫我老乡过来鉴定,应该能卖到两三万。”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邱某同意出售这两颗钻石。由于钻石价值较高,出于谨慎,吴先生打电话叫来了自己的同乡陈先生帮忙做个鉴定。
当时,吴先生和陈先生拿出工具分别对邱某的钻石进行了鉴定,确认钻石是真品,最终以32000元成交。随后,吴先生将这两颗钻石卖到了深圳一家大型收购机构。2月5日,吴先生再次收到了邱某的信息,邱某声称还有钻石可以出售。
陆陆续续收购了9颗钻石 却被发现是赝品
跟上次一样,吴先生同样叫来了自己的同乡陈先生,两人共同对钻石进行了鉴定,确定钻石没有问题之后,吴先生以51500元的价格将这两颗钻石买了下来。随后,2月9日、2月12日,邱某又分别拿着2颗和3颗钻石到吴先生的店铺卖,吴先生和陈先生每次都会亲自动手对其进行仔细的鉴定,但并没有要求邱某提供钻石鉴定证书。
就这样,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吴先生先后从邱某手中收购了9颗钻石,除第一次交易的2颗已经转手出售之外,其余的7颗都留在了吴先生手里。由于春节将至,各大收购钻石的机构已经放假,吴先生想等到春节假期结束之后再将其出售。
今年3月1日,吴先生终于等来了深圳一家大型收购机构的专业人员,对方对这7颗钻石进行了一系列严格检测鉴定之后告诉吴先生,这些钻石竟然全部都是赝品。这一情况让吴先生顿时懵了,一面将这些钻石交让同行和朋友进行再次检测,一面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与警方一起“引蛇出洞”
接到吴先生的报案之后,警方与吴先生共同设下了一条引蛇出洞的妙计。
吴先生:“警方让我们再打电话联系他,看他还能不能过来,我就用微信联系他了,让他有时间过来坐,他后来就给我回信说,他朋友那边香港那边还有钻石。第二天警察过来把他当场抓住了。”
警方当场从邱某身上查获了两颗疑似钻石的物品,随后将这两颗连同之前卖给吴先生的7颗“钻石”全部送往我市质监部门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这些所谓的“钻石”都是赝品。
虎门公安分局太平派出所民警张柱:“经过鉴定,这批所谓的钻石,学名叫‘合成碳硅石’,俗称‘莫桑石’。咨询质量检验监督局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合成碳硅石是比较不值钱的。”
据专业人士介绍,钻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而莫桑石是碳化硅,现在市面上流传的莫桑石基本都是由人工合成的,它有着和钻石几乎一致的外观,其硬度、折射率与钻石非常接近,放大镜、钻石笔几乎无法分辨二者的物理特征,但价格却相差十倍以上。
骗子因赌博负债累累 转而诈骗度日
审讯中,邱某对其以莫桑石假冒钻石实施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邱某交待,这些莫桑石都是他在市场上以几百元一颗的价格购买来的。
虎门公安分局太平派出所民警张柱:“邱某作案之前在虎门威远那边经营一个服装加工厂,后面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服装加工厂倒闭以后进行赌博,负债累累,就想到以这种方式进行诈骗。”
为了提高行骗的成功率,邱某可谓“煞费苦心”,他首先将自己包装成一个成功商人的模样,第一次卖给受害人两颗真钻石以获取对方信任,之后,每次拿出两到三颗假钻石,慢慢进行布局,而在整个骗局中,邱某选择的时机也非常巧妙。
事主的同乡陈先生说:“他为什么挑马上快过年了过来,因为有一些专门的回收机构也该放假了,他就快过年的时候过来。”
案件侦查终结后,邱某随即被依法提起公诉。今年10月下旬,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最终认定被告人邱某犯诈骗罪成立,判处邱某有期徒刑三年,处罚金5000元,并责令其向金银店老板吴先生退赔142000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239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