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4日,包含国人熟悉的欧米茄、浪琴、天梭等品牌在内的,全球最大钟表集团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发布了2020上半年财务报告,销售额下降46.1% ,净亏损3.08亿瑞士法郎(合3.27亿美元)。而2019年同期斯沃琪集团的业绩是净盈利4.15亿瑞士法郎,两相对比收益暴跌174%。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疫情影响下导致的这次业绩下滑,是斯沃琪集团自1985成立以来的首次亏损。
为应对业务的严重亏损,自去年12月以来,斯沃琪集团已经减少了6.5%左右的员工,关闭了260家直营精品店。目前,品牌仍通过1800家直营精品店,以及庞大的分销商渠道,销售集团旗下近20个品牌的钟表产品。
<p cms-style="strong-Bold font-L" style="margin: 0px 0px 30px; padding: 0px; text-size-adjust: 100%;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 Light", 华文细黑, SimSun, 宋体,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1px; text-indent: 0px; font-weight: 800 !important;”>艰难的4个月
与其他头部奢侈品集团LVMH、历峰集团和开云集团相比,斯沃琪集团最大的不同在于,只有硬奢——腕表和珠宝——这一条主线产品,甚至在收购Harry Winston以前,只专注于自产、代产腕表和机芯业务。
因此疫情来袭时,受到的冲击也远比另外几家更大。钟表行业的“自然年”一般从每年3月开始,因为以往两大世界级表展SIHH和basel World都在1-2月间,所以品牌们的新表都选择在这一时间发布,3月开始正式上市。
但今年疫情初期世界两大表展相继宣布暂停,斯沃琪虽然已经于2019年退出basel World,不再受组委会掣肘,但是时局下也只好选择了暂停线下大规模展览。这也是硬奢产品与皮具、手袋、时装等轻奢品牌的一大区别,“订货”对于线下形式有极高的依赖。轻奢在品牌信誉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设计”是最大的卖点,这完全可以线上展示完成,但硬奢的原料、手工与繁复细节都不是线上足以支撑的。因此表展不能落地,对斯沃琪有明显影响。
另外,随着欧洲疫情的爆发,斯沃琪集团主要位于瑞士和德国的表厂车间相继停工,这也使得在进入“钟表自然年”后,接连着几个月,集团旗下品牌没有任何的新品发布、营销和市场活动。我们从数据中也能够看到,今年1月时,斯沃琪集团还表现强劲,整个集团营业利润率为17.3%,其中钟表和珠宝部门(不含生产)更是达到21.4%。但是随着各国下达疫情管控禁令,导致全球80%的分销渠道关闭,销售出现大幅下滑。
也就是说,斯沃琪集团半年报中的下滑实际上全部是来自3-6月的损失。集团首席执行官尼克·海耶克在公司网站上发布的视频中说:“我们刚刚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四个月。”
<p cms-style="strong-Bold font-L" style="margin: 0px 0px 30px; padding: 0px; text-size-adjust: 100%;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 Light", 华文细黑, SimSun, 宋体,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1px; text-indent: 0px; font-weight: 800 !important;”>紧缩成本,寄希望于下半年
在无力拓宽收入渠道的情况下,斯沃琪集团快速选择了断臂自救,自去年12月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2400人,是其成立35年来最大规模的裁员,并永久关闭了260家直营精品店。从人员成本和租金成本上最大限度的降低开销。
对斯沃琪集团,或者说整个奢侈品行业来说,转机在进入六月后开始降临。奢侈品品牌们欣喜的发现,已经解禁的市场中,对所有价格段的奢侈品,都表现出了旺盛的客户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斯沃琪集团5-6月份在中国市场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这种增长得益于斯沃琪集团从Swatch这种数百元的入门表款,到CK、Balmain这类时装表,再到天梭、浪琴这样的平价品牌,最后是宝玑、宝珀、雅克德罗等顶级品牌,一应俱全,能够在市场爆发期,抓住每一个层级的需求,最大限度获利。
但这种格局在未来几个月,或许也存在着不小的挑战。首先,顶级腕表之所以名贵,工艺繁复导致的制作周期长是一个重要原因,几个月的停产很容易打乱顶级腕表的制作周期,新旧订单堆积而影响腕表的交付。同时,虽然斯沃琪集团全球拥有1800多家直营店铺,但分销商仍旧是他们的主要经营模式,几个月的消费停滞,在复苏期很可能因为分销商需要耗尽现有库存而推迟中、低端腕表的采购。
<p cms-style="strong-Bold font-L" style="margin: 0px 0px 30px; padding: 0px; text-size-adjust: 100%;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 Light", 华文细黑, SimSun, 宋体,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1px; text-indent: 0px; font-weight: 800 !important;”>有故事的“钟表家族”
斯沃琪钟表帝国是由尼古拉斯·海耶克(老海耶克)所开创,事实上也是他拯救了曾经摇摇欲坠的瑞士钟表业。20世纪70年代中期,物美价廉的日本的电子表和石英表在全球攻城略地,瑞士钟表业陷入了二战后的最严重危机,到70年代末,瑞士近一半的钟表企业倒闭,从业人员也从鼎盛时期的19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
在瑞士钟表业风雨飘摇之际,老海耶克促成了以瑞士银行为首的7家银行,共同出资收购了当时瑞士最大的两家钟表集团ASUAG和SSIH,并用几年时间将其彻底整合为一,也就是后来的斯沃琪集团。在这一过程中,老海耶克果断取得了这家联合公司51%的股权,赌的是瑞士表的悠久历史和精良工艺,也由此开始了他的钟表帝国生涯。
随后,老海耶克开始了在钟表产业中的开挂人生,上市第一年Swatch创下销售80万块的惊人成绩,短短五年内就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制表商,在中低端市场击退日本品牌后,快速转道,先后复兴了宝玑、宝珀、雅克德罗这几个顶级机械品牌,在复兴了瑞士机械腕表市场后,组建出了一个涵盖各价位产品的庞大钟表集团。
老海耶克在钟表圈子最风生水起的那几年里,其实一直有个问题放不下——儿子尼克·海耶克(小海耶克)不愿意干这行,对继承家业并不感兴趣。小海耶克商学院毕业后就迷上了拍电影,他拍摄的短片曾拿过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头奖,也曾入围戛纳电影节。后来还开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芝麻电影公司(Sesame Films)。
家业不能没有人继承,老海耶克选择了曲线救国——小海耶克不是喜欢拍电影么,那不如也帮家里拍一些——1994年斯沃琪市场部以请小海耶克操刀集团和旗下品牌的广告片为由邀请他任职。当然,此后小海耶克再也没有离开过斯沃琪集团。
小海耶克慢慢找到了钟表行业的乐趣,也培养出了经营家族企业的兴趣,“开发每季度新产品和做电影是异曲同工的,同样,我最先要有个创意。接着,我需要一个技术团队在生产工艺上实现这个创意,然后我需要一个营销团队来构思我们如何讲述一个故事,卖掉我们的产品。”
与强硬的要求子女加入家族企业,老海耶克这种通过兴趣吸引的方式,不仅柔和了许多,也更容易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让下一代自己挖掘出乐趣。到了家族第三代,小海耶克的侄子马克·海耶克加入家族企业时,就显得顺利太多了,家族的传承文化已经建立全面,“保持耐心,在付出投资之后,能够忍受时间的考验,最终获得回报”,马克坚信祖父的这句话不仅是经营管理的经验之谈,也是在遥望着他们这个家族致力守护的机械钟表传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26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