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奢侈品行业正在经历史上最冷“寒冬”。
据整合传播咨询公司罗德近日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奢侈品市场将出现25%至30%的暴跌。预计这一整年,奢侈品行业收入将损失600亿至70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5200亿至6100亿元。
奢侈品一季度营收下滑
近日,开云集团4月21日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一季度,集团总营收达32.03亿欧元,下滑15.4%,上年同期为大涨21.9%。其中,旗下核心品牌Gucci的销售额大跌22.4%至18.04%,另一核心品牌Saint Laurent的销售额下跌12.6%至4.34亿欧元。
4月16日,LVMH集团也发布了一季度业绩,财报显示,该集团营收同比下滑15%至106亿欧元,这也是近10年来首次下滑。其中,相对抗跌的核心部门时装皮具收入下滑9%至46.43亿欧元,腕表珠宝部门收入则下降24%至7.92亿欧元,精品零售部门下降25%至26.26亿欧元。
此外,意大利奢侈品制造商菲拉格慕集团(Salvatore Ferragamo S.p.A)发布的一季度业绩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该集团初步综合收入2.2亿欧元,较去年同期缩水30.6%。
菲拉格慕集团高层表示,今年1月,集团在所有主要市场都取得了稳定业绩。随着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引起的流行病迅速扩散,导致2月和3月集团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全球各地市场情况逐步恶化。
法国另一大奢侈品巨头Kering集团,一季度的销售额的下滑幅度与LVMH集团基本一致。在截至3月31日的今年前3个月内,Kering集团销售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5.4%至32亿欧元,2019年同期则为大涨21.9%。其中奢侈品部门销售额大跌16%至30.66亿欧元,超过Kering集团的预期。
显然,整体业绩下滑已然成为当下奢侈品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记者注意到,为了减少损失,各大奢侈品企业纷纷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调整。
从两大奢侈品巨头来看,开云集团董事长弗朗索瓦·亨利皮诺特表示,从4月1日起至年底,将削减其25%的固定工资。该集团此前还称,已实施一项初步行动计划,来调整成本结构和降低营运资本需求;LVMH集团董事长伯纳德·阿尔诺以及董事会所有成员亦决定放弃4月和5月的薪酬,并将董事会成员2020年出勤费降低30%。此外,该集团也已决定将2019年的股息削减30%,并削减今年40%的资本开支。
除了削减开支,站在直播的风口,LV也开始追赶数字化营销潮流。3月26日,LV在小红书开启了直播首秀,但这场直播,带货效果并不理想,还遭到网友们的一众吐槽。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疫情影响,奢侈品需求严重不足,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奢侈品企业战略调整只能通过积极努力挽回部分损失,却难以完全避开疫情带来的冲击。奢侈品是利润率最高的商品之一,所以其他替代产品无法填补奢侈品销量下滑的缺口。
“虽然疫情影响剧烈但是短期的。对于奢侈品企业来说,如果转型需要额外投资,那么可能得不偿失,还不如暂缓营业将日常开支降到最低。当市场回暖后,是会出现对奢侈品需求反哺业绩的。”沈萌认为。
往下半年走,中研普华研究员邱晨阳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奢侈品消费可能会迎来短期报复性反弹。相关企业可以做好营销工作,把握住这一波机会。中期消费者需求还是受制于经济发展景气度,如果疫情结束后经济恢复较慢,可能影响消费者的收入,进而削减奢侈品等弹性较大的商品需求。
快时尚品牌难逃寒冬
奢侈品业绩遭遇滑铁卢,快时尚也好不到哪里去。
H&M一季度报告显示,截至3月底,H&M关闭了5065家门店中的3778家,涵盖德国、美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54个市场。
为缩减成本,H&M正与数万名员工协商削减工资,以及考虑裁员,高层管理人员暂时减薪20%;预计2020年第二季度的运营费用(不包括折旧和摊销)将减少20%-25%;为了降低租金成本,公司还在与房东对话的基础上,申请各地政府的租金减免等。
即便做了多种降低成本的努力,H&M在一季报中坦言,二季度将是亏损的一个季度,因为运营成本的消减无法抵消销售额的大幅下降。
另一家快时尚巨头Zara遭受的影响也很大。Zara母公司Inditex关闭了旗下品牌所有位于西班牙的门店,同时计划将部分面料生产线转化为专业医疗面料生产线。截至目前,Inditex旗下品牌在全球的7469家门店中,有3785家门店已暂时停业。
虽然,快时尚行业顺势而为,通过电商模式向客户推销衣服,但据Quantum Metric的数据显示,网上服装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但快时尚公司仍然处境艰难,无论是零售商店还是只做电子商务的公司。
快时尚品牌本质上是根据主要时装公司、名人和网红的最新趋势建立的。但如今,随着大家外出减少,更多时间消耗在室内,因此穿着上更偏休闲风,潮流服装对于现下消费者来说,吸引力相较疫情之前有所削弱,所以当前正遭受巨大冲击。
不同于奢侈品企业雄厚资产,沈萌认为,快时尚对资金和物流的周转要求都非常高,一旦效率转低就可能造成崩溃。尽管当前国内市场在逐步恢复,但对国际快时尚品牌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快时尚品牌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维护好自身现金流的健康运行。
相较而言,奢侈品比快时尚品牌的基础更稳固。沈萌告诉记者,奢侈品的最大消费群体在新兴市场国家,而疫情原因,新兴市场国家都采取了更严格的出行或出境管理,这对于奢侈品行业的冲击最大,一旦这些限制放松,业绩就会很快出现转折。快时尚与奢侈品的消费群体差异明显,两者受经济衰退和疫情冲击的程度也不同,快时尚的消费需求更大也更脆弱,所以奢侈品的恢复会早于快时尚。奢侈品会在疫情对出行影响减弱后就开始复苏,而快时尚则要等到经济环境整体回暖后才会出现复苏。
邱晨阳认为,疫情期间,相关快时尚企业还是要夯实内在实力,强化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环节,打造有竞争力的品牌,才能立足于市场。未来快时尚品牌的主要发展趋势还在于年轻化、时尚化、科技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26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