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参加一家酒类奢侈品厂商的活动。这是一家在苏格兰成立多年的企业,首次进入中国。初来乍到,还不知道怎么开展营销。于是,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试了一下水,结果超乎想象,很快半年的销售就超过了海外若干年的销量。这家厂商于是感叹,到中国市场,来晚了!
中国需求和线上需求成为奢侈品行业两大推力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人数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公司发现,来自中国的购买力相当强劲并且抢眼。根据麦肯锡报告显示,在全球奢侈品的销售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国消费者贡献的,这个比例甚为惊人。中国消费者不仅到海外购买奢侈品,在国内,也正在通过不同的渠道选择和购买,这里面相当一部分来自线上。因为中国消费者的重要性,全球奢侈品厂商已经把中国当作一个战略高地,不断押下重注。全球前三大奢侈品集团LVMH、开云及历峰集团逐鹿中原,有不少公司甚至已经把全球新产品首发放在了中国。
除中国需求外,奢侈品行业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值得注意。2018年初,麦肯锡发布了一篇名为《数字达尔文主义时代》的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个人奢侈品线上销售额占全球奢侈品的8%,总计200亿欧元——这一数字较2009年翻了五倍。他们预测,截至2025年,全球奢侈品电商市场体量还将继续扩大三倍,来自线上的奢侈品销售额将突破740亿欧元。线上需求增速比线下快。
由此可见,一个中国需求,一个线上需求,构成了推动全球奢侈品行业发展的两大动力。这是一个行业公认的现实。正是因为诸多行业人士看到这一现实,很多公司认为,奢侈品行业可能进入了一个深刻的变革期,或者说一个拐点。在这个变革期中,行业参与者必须拥抱变化,放眼未来,看到新的增长点或爆发点在哪里,才能在变革中幸存、胜出。
奢侈品行业经营方式的数字化
奢侈品行业必须看到的拐点包括哪些内容呢?在第一段我们看到的案例,一个全球奢侈品公司进入中国,它首先采用的营销方式,是在社交媒体试水。在传统上,奢侈品行业往往选择电视、杂志等渠道,线下采用品鉴会体验店等方式,但是,尤其是在中国,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第一步选择就是走线上。
这种线上不仅仅包括我们传统所说的电子商务,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它包括用户社群的建立、KOL的意见表达以及和粉丝的互动、根据用户数据所开展的产品定制、线上和线下体验的结合等等。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国外的奢侈品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线上经营并不擅长。这体现在哪里呢?他们自己网站的电商平台做得非常一般,自己的微信微博等社交账号也乏人问津。他们通过大平台开设店铺,也并不知道如何运营,于是纷纷外包给做电商代运营的公司,最后弄得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所以我们看到,奢侈品线上经营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活,并非什么人都可以干好。国外的一些奢侈品电商平台,有不少因为经营不善,流量成本高企,没几年就关门了。有些品牌到了国内,线上始终做不起量,线下又被冲击,十分难受。奢侈品电商跟传统电商不同,它对于人和物,供应链,用户体验的要求更高,所以打法多变,入局者本身一定要对于行业有深刻的思考。
专注奢侈品的电商平台更懂用户
用户下沉是国内互联网企业已经讲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趋势,这个趋势对于奢侈品行业的公司来说,需要时间去消化。一般认为,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主要位于一二线城市,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购买力也非常强劲。这些城市很多根本没有一些奢侈品的实体店,所以,他们一开始就希望通过线上来进行购买,如果不懂用户的话,很难发现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这些需求。
不仅要理解用户的层次,还要理解行业的层次,奢侈品经营对于两者的要求均比较高。比如说我们第一段所说的酒类,消费者不仅仅是品酒,更多的是追寻酒后面的文化内涵,这就是奢侈品消费者的内在需求——他们的需求层次更加丰富。再比如,今年6月份当普拉达集团在中国与电商平台首次开展合作时,就与专注奢侈品电商的寺库进行合作,提供Prada和MiuMiu的产品销售。Prada的这个选择,考虑的就是寺库更懂中国的奢侈品用户和行业。
理解用户很重要,比起一些综合电商来,垂直电商在这方面也许更加能够照顾到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对于中国的用户来说,奢侈品消费还有它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和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习惯要匹配。也许一些西方消费者偏好的,中国消费者未必喜欢,这就对商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考虑到很多奢侈品厂商都是国外品牌,中国的垂直电商作为一个桥梁,恰好弥补了这种文化上的鸿沟。
以寺库(Nasdaq: SECO)为例,从2015年到2018年,其总收入从17.4亿美元增长至53.8亿美元,三年三倍,这个速度不仅高于海外奢侈品电商Farfetch(FTCH)的收入增速(从2015年的1.42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6亿美元),也高于奢侈品公司LVMH(从2015年的356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468亿美元)和Kering(从2015年的115.8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136.6亿美元)。这种对比反映的是,中国的奢侈品电商收入增速高于奢侈品公司,也高于海外奢侈品电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我想原因就在于寺库本身更懂增长最快的中国用户的需求。
奢侈品消费代表一种生活方式
奢侈品本身是小众的,奢侈品消费也是人群中一种比较独特的生活方式。之所以称为独特,就是要跟大众有一定的区隔度。生活方式不是一个点,它是一个面。对于奢侈品电商来说,你不能一边售卖其他的生活方式,一边售卖奢侈品,这就让消费者体验不到一整套生活方式的风格,他会感觉到矛盾和冲突。这就跟我们选择家具产品一样,东西要配套,布局要合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还是以寺库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这家奢侈品电商平台逐渐从电子商务,转型为精品生活方式平台,体现了企业发展呼应了行业的内在规律。
实际上我们看到其他行业也有不少公司转型为生活方式平台。比如说MUJI,还比如小米。生活方式平台的好处就在于,它聚集了同样一群人,有相似的价值偏好和取向,同时因为明显的符号效应,它对于同类人群号召力是最强的。它覆盖的品类可以相当广泛,SKU众多,用户粘性较大。从商业模式上,这种生活方式平台,降低的是用户搜寻的成本,降低了商家的获客成本,提升了复购率,从而推动平台的规模效应和盈利能力。
从寺库(SECO)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也可以看到这一策略带来的效果。寺库2019Q3财报显示,总收入达到19.4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环比也增加了13%。2019Q3的净收入则从去年同期的4490万元增长了38.3%,达到6210万元。从运营数据来看,2019Q3其GMV1达到了创纪录的36.61亿元,同比大涨66.8%;订单总数1035.3万,同比增加74.2%;活跃用户数量从去年同期的304万增加到了482.5万。寺库的运营和财务数据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自IPO以来运营效率持续改善,正说明寺库由电商平台转向生活方式平台的价值是巨大的。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悉心去挖掘奢侈品行业变革的逻辑,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到行业变动的脉搏。过去许多年,奢侈品行业和产品本身变化不大,但是最近几年,这种变化相当剧烈。在全球宏观经济面临压力的当下,消费复苏乏力、品牌定价困难以及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使得奢侈品行业本身也必须寻求变革和突破。
在麦肯锡的报告中,他们提到这样一段话,“奢侈品电商正在以集合电商-平台电商-技术公司的顺序逐步演化”,“在线电商平台通常是个‘赢者通吃’的领域,破坏式创新如今已成为常态”。拥抱变化和创新,抓住拐点机会,赢者就能够吸引并留住更多客户,从而占据产业链和用户数据的优势地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26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