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今年4月,阿里巴巴旗下的官方商城天猫迎来了一位大牌——巴宝莉(Burberry),这也是国际奢侈品牌首次入驻天猫。随后,卡文凯莱(CK)和Boss也相继加入天猫家庭。美国《商业周刊》记者安德鲁•罗伯特更是将电子商务之于奢侈品产业的意义与中国市场相提并论。
一:奢侈品风光不再?
中国对世界奢侈品行业的贡献有多大?据财富品质研究院调研,虽然在2013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面临着诸多压力,中国奢侈品市场本土消费将达到280亿美元,境外消费进一步加强,将达到740亿美元,即中国人将买走全球47%的奢侈品,是全球奢侈品市场无可争议的最大客户。
但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以著名品牌普拉达为例,其上半年大中华区的净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2%。而坐拥卡地亚、伯爵等顶级珠宝品牌的瑞士奢侈品集团历峰更经受了4%的销售下滑。贝恩咨询公司则估算,今年中国奢侈品行业将遭遇十年来的首次全面萎缩,幅度约为2%。
这其中的原因不一而足。除了已经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反腐整风行动外,《福布斯》杂志还总结了三大因素。首先,中国经济在长时间告诉发展后进入相对的调整期。在这样的情况民众消费热度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富人外流相当严重。据巴克莱银行日前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净资产1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00万)以上中国富豪中,有47%计划在五年内移民——还有20%的人则在犹豫是否移民。这一现象甚至引起了央视的关注。
第三点原因则是老生常谈了。大量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中国境外——虽然买主还是中国人。这一方面是巨大的国内外差价导致的,而国人日益高涨的出境游热情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这一现象。
二:电商入局
阿里巴巴在美国的IPO足以载入史册。这一壮举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之势。这当中不乏专供奢侈品的平台比如走秀网(Xiu.com)。尽管面对销售下滑,不少高端零售商亦祭出了打折大旗,但电商的天然优势让他们总有办法给出更低的价格。
这不能说是件坏事。一直以来,奢侈品行业都给人以高端神秘的感觉。而有关其“暴利”的传闻也甚嚣尘上。前段时间所谓的LV、古驰等奢侈品低成本起底再次将这一话题摆上台面。
而网络销售奢侈品体系的逐渐成熟有望让这一局面得到改善。不过显然并不是所有的奢侈品愿意放下身段。意大利著名品牌Max Mara早些时候在北京开设了其在亚洲最大的旗舰店,并计划在中国新开25到35家新店。
三:网络是归宿?
今年7月,开云集团旗下一众奢侈品古驰、Yves Saint Laurent在美国向阿里巴巴及其平台商家提起诉讼,控告阿里巴巴故意为一大批制假商在全球各地包括美国出售假货创造可能性。
虽然提交诉讼2周后,这些奢侈品牌便快速撤销了对阿里巴巴的控诉,并且与阿里巴巴发布联合声明称:各方已经同意精诚合作以进一步减少对开云旗下品牌的仿造活动。但这无疑是电商平台弊端的一个缩影。
无论如何,奢侈品牌越来越多地“网络化”趋势已不可避免。但这远比想象中的复杂。从真假鉴别、品质保证到货品运输和售后服务,这条产业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非常有信心。”这是爱马仕联席首席执行官Axel Dumas今年9月在一家上海爱马仕新店的开幕典礼上说的。中国的市场潜力是毋庸置疑的。而电商与奢侈品究竟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26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