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奢侈品消费逐年增加,贝恩发布的《2017年全球奢侈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奢侈品消费已超过日本,已达全球奢侈品消费份额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国。就像房、车一样,在新品消费爆发期后,大量的消费伴随而来的是超万亿的市场存量。
交易平台“交易难”
虽然像闲鱼、转转等闲置交易平台存在,但这些平台大多只能为消费者提供传统的买卖信息对接、资金担保服务。而对于闲置奢侈品交易来说,平台奢侈品交易版块大量假货的存在,让消费者难以放心的购买,而假货的价格优势,对想出手正品闲置奢侈品的卖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商家回收价格低、寄卖纠纷多
除现有闲置二手交易平台外,消费者如果想出手自己的闲置奢侈品,只能选择一些提供二手奢侈品回收寄卖的商家。笔者采访了解到,李女士在今年夏天境外旅游时,一时冲动购买了一支Gucci的包,价格在12600元,后来发现并不适合自己,也没有用过,于是拿到公司附近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店想要卖出去,没想到对方回收开价3500元。在协商后,商家表示愿意帮忙寄卖,标价8000元,售出后商家收取15%手续费,也就是1200元,李女士实际到手6800元。“开始想着这样总比回收好的多,自己也不是很着急用钱”李女士说,“结果寄卖了3个月,一直没有售出,要求商家把包包退回,拿到手里后发现出现了多处磨损,而商家表示陈列摆设也会有客人试背,出现磨损属于正常现象。”截止发稿,李女士还在与商家沟通中。
对此,中国奢侈品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专家管理办公室奢侈品评估专家、优奢易拍创始人张琛表示,早期阶段,消费者交易闲置奢侈品的需求,是找到可以为自己提供买卖交易的平台,同时能保障资金安全。这也是很多闲置交易平台提供的服务。但现在需求已经产生很大的变化,因为闲置商品的纠纷远远高于新品标品,当买卖双方因为商品问题产生纠纷时,目前市场上的平台并不能提供良好的第三方仲裁机制,也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去判断卖家和买家谁说的是对的。尤其是在假货商可以随便提供出各种“全套”购买凭证,甚至是报关单的情况下,即使平台有资金安全保障,买方提供不出依据,或是提出依据但平台选择更相信卖家的购买凭据,导致买家很难退货,最终产生损失。而买家风险大了,就很难继续信任平台。
模式还需时间验证
笔者了解到,2011年以寺库为首的第一批互联网公司入场闲置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场,但在2014年放弃二手业务转型为奢侈品新品交易平台后,第二批互联网平台陆续入场。至今为止,入场的大多数平台进行了重大业务调整,或转为轻奢,或转型深耕线下业务。面对非标品的闲置二手奢侈品市场,如何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创业者们也在不断的试错摸索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26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