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广告推送总是很了解你的喜好,知道你现在需要什么!甚至是仅仅上一秒还在与朋友沟通买什么东西,下一秒打开手机就可以搜到相关推送。但有时候又会犯迷糊,在朋友圈给我推送爱马仕、古驰等奢侈品的广告,让我陷入“我是不是很有钱,只是我不知道”的沉思中。
显然,我并不是奢侈品的目标用户,那为何还有向我推送相关广告,为何做这种无用的营销?背后是有什么商业逻辑?
大数据时代下,品牌可以轻松知道每个人的人物画像,品牌当然清楚每个人的购买力。之所以在知道用户购买力不足的情况下依然推送,就是为了让你能够看到他。对于品牌来说,投放广告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提高销量,也可以是为了刷刷存在感,让买不起的人也能知道品牌,也许未来买得起的时候,有需要的时候,就会想到该品牌。
没有购买力的用户也不是完全没有推送价值,品牌通过广告投放,让没有购买力的用户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即使是吐槽,也能增加更多的曝光度,完成品牌的传播。
广告只要能够建立起品牌效应就是成功的广告,销量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志。
奢侈品牌有一个很现实的特征:认识品牌的人与实际拥有品牌的人在数量上形成巨大反差。因此向非目标客户投放广告,就是为了提高奢侈品牌的知名度。扎心地说就是:品牌知道你不是目标用户,只是把你当作其需要扩大认知的人群中的一员。
而朋友圈广告是“势利”的,能不能看到广告,要看你配不配,并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这种调性和奢侈品苦心经营的稀缺感相当契合,营造了稀缺感,也能够和用户产生互动。唯一的缺陷就是为了“稀缺”感不能天天投。
所以当购买力不足的用户在朋友圈收到奢侈品广告的推送时,并不会太多的反感,反而会有一种被认可、被看得起的感觉,产生愉悦感,即使他们也深知自己暂时买不起。
虽然这种不是非常精准的广告投放带来的转化率不高,但是品牌成功进入用户心智,实现品牌效应的建立,为以后的购买行为打下基础。
本文结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3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