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既蕴含一个国家浓厚的文化传统,也彰显着一个国家相对发达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技术。对照西方奢侈品产生的构成要素,中国同样拥有雄厚的人文和科技基础,不乏精巧的手工艺和稀缺的原材料。
周柱嵌玉石花鸟圆盒
事实上,中国古代奢侈品是让老外惊羡的。丝绸之路开通以前,中国丝绸在罗马与黄金等价。在中世纪,中国陶瓷成为欧洲宫廷贵族们炫耀的资本,正如现在国内的富豪以拥有LV包、卡地亚钻戒、劳力士手表等国外奢侈品为荣一样。
江千里制黑漆嵌锣钿葵形香盒
时大彬款紫砂手壶
明朝末年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当时江南地区特别富庶,出现了许多带有品牌价值的中国工艺品,且产品落款冠以人名,比如陆子冈的治玉、时大彬的紫砂、江千里的螺钿、张鸣歧的手炉、黄英光的版刻、周柱的百宝嵌、朱松邻的竹刻等,这些人名在当时就是品牌,也说明明末中国已经出现商标品牌意识。如镶嵌漆器工艺家江千里,名声甲于海内外,有“家家杯盘江千里”之说,其螺钿漆器精工细雕,浑朴华丽,是明代的奢侈品品牌。观照世界知名奢侈品牌,如路易威登、古驰、爱马仕、范思哲、皮尔卡丹、伊夫圣洛朗、百达翡丽、卡地亚等,也都是人名。可见,中国古代的奢侈品牌和现在的全球奢侈品牌并无二致。
张鸣歧铜手炉
遗憾的是,中国的品牌进入清朝之后就被一刀切,统称为“大清康熙年制”、“大清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等,就如“Made In China”标签,把品牌给丢掉了,把无形资产给舍弃了。而大概这个时候,英国则颁发了世界上第一部知识产权法,十分重视对专利和发明创造的保护,由此引发工业革命,进一步激发西方的品牌意识。而中国品牌意识渐渐落后,清朝末年,同光中兴,是资本主义的最后一次萌芽,品牌意识虽然再度出现,但只叫一半,叫姓氏或者外号,叫全称容易被扼杀,如王麻子剪刀、狗不理包子、泥人张、葡萄常、北京烤肉季、烤肉宛等。建国后,连叫一半的牌子也没有,诸如“蓝天”、“白云”、“东风”、“红旗”、“解放”等,全是虚拟的名称,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到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第一个以人名命名的品牌“李宁”。
奢侈品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文化的沉淀,向消费者输出的是品牌的历史与文化,其价值源于文化的传承。中国应该有信心走自己的路,表现出真正的东方美,通过中国奢侈品的历史传承、精妙绝伦的加工工艺、无限的创意和独有的稀缺原料来打造中国的顶级奢侈品,使中国的消费者能以拥有中国的奢侈品为荣。
本文结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3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