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冬至日”过后,位于山东半岛中部的地级市潍坊迎来了最冷的时候,但在浩信集团的车间里,一批15万件的汽车轮毂单元正在加紧生产。
地处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处,肩负新旧动能转换探路重任,潍坊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扩大了核心竞争优势。
“潍坊共识”:告别“铺摊子”,全力攻主业
有绝活,有技术,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中,潍坊市传统产业逆势上扬,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以制造业为例。在潍柴之外,福田公司诸城汽车厂是全国最大的轻型商用车、工程车制造基地;盛瑞传动开发的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迈赫机器人“柔性化汽车车身总成焊接夹具”打破国外垄断;歌尔集团VR产品占据全球70%中高端市场份额,产销量全球第一……
从政府到企业,藏在3条“黄金产业链”里的秘密已成为“潍坊共识”,那就是:在经济新常态下,“龙头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增长,需告别“铺摊子”,需心无旁骛,在主业上攻坚克难,锻造“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力。
“三个模式”:告别“旧范式”,新时代要有新内涵
从寿光市驱车往北,大约20公里车程便到达该市传统农业镇——田柳镇,但这里的大棚与别处不同。
在智能育苗温室内,一株株种苗就像一个个工业产品,一样的叶片数,一样的个头,一样的生长状态;而温室内,一个严格控制湿度、温度、气体浓度的植物工厂正在有序运行;这里,不仅打破了农作物在生产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可以像生产工业品一样进行生产;更大的优势是,一个占地10亩的大棚只需4人管理,而传统大棚需要20人。
蔬菜大棚和生产车间,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被智慧的潍坊人捆到了一起。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出自潍坊,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
一个地级市,诞生了3个享誉国内的模式,堪称“了不起的成就”。他们是如何诞生的?答案在于潍坊人保持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直面痛点,解决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脱节问题,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蔬菜生产产业化问题,最终摸索出3个模式。
如今,智能手机成了“新农具”,一人搞定一个棚。告别传统种植范式,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新设施,潍坊人正为“三个模式”注入新内涵。在国内外,擦亮了“潍坊农业”的大品牌。
本文结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43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