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已成为所有零售企业的共识。但结合容易,如何碰出火花才是重点。探索新模式成为珠宝行业的必经之路。
钻石电商“卖身”
随后,珂兰钻石迎来快速发展,先后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从最早的线上模式向O2O转型。目前,珂兰已拥有超过50家线下体验店。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双十一”期间,珂兰钻石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上钻石销售均名列首位。
但由于珂兰钻石在营销活动中多采用互联网项目的传统做法,以补贴换取流量,甚至通过亏本卖黄金来提高销量,高额的销售报表下是亏损的事实。据了解,珂兰去年营业收入为6.47亿元,亏损1872万元。
对于渠道整合,刚泰可谓下了重金。根据刚泰公告,此次募集的资金有4.53亿元和17.42亿元分别用于O2O营销渠道和信息管理中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性。
线上模式遇冷
线上线下相结合已成为所有零售企业的共识。作为珠宝领域的主导者,包括菜百、周大福等几乎所有传统黄金珠宝卖场均开始上线网络销售,尝试在第三方平台开设旗舰店等多种模式发展。就连许多非传统珠宝企业也开始瞄准这一行业。从2014年末开始,阿里、新浪、买金网等互联网老牌巨头和新锐企业相继进入互联网黄金领域,推出黄金理财产品。然而,市场空间和市场热情似乎并不成正比。业内人士表示,珠宝行业作为重资产行业需要企业拥有强大的实力。此外,对于钻石等珠宝而言,属于小众偏冷商品,消费者购买频次较低,市场空间并非外界想象得那么大。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钻石需求量增长速度急跌至6%。而在2013年时,这个数字还是14%。而且此前5年,中国市场钻石需求每年都维持在双位数增长。
在业内看来,如何让“1 1”产生大于2的效果,是企业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钻石珠宝属于奢侈消费,消费者对于线上购买商品的真假仍然心存疑虑,这也是阻碍珠宝在线市场发展的瓶颈。
此前有印媒称,印度许多珠宝商店正在用低价进口人造钻石,然后冒充天然钻石出售,而前者的真实价值仅为后者的一半。
一位孟买商人表示,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看上去非常接近,只有使用珠宝鉴定实验室的科学仪器才能分辨真伪。二者的惟一区别在于钻石大小的界定,这是因为钻石生产者掌握的技术和使用的设备不尽相同。许多无色的人造钻石重0.5克拉至1.5克拉。
令人吃惊的是,据钻石市场专家哈尔迪克·洪迪亚透露,有价值约3000亿卢比(约合438亿元人民币)的人造钻石正打着天然钻石的幌子在全球市场中流通。
由此可见,珠宝行业市场环境并不容乐观。线下如此,更何况线上了。
为此,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探索互联网钻石销售的开拓者之一,钻石小鸟率先在业内提出了“鼠标 水泥”的销售模式,即线上商城 线下体验店。
今年行情乐观
尽管钻石市场增速放缓,但对于未来市场,还是有人持乐观态度。
全球最大的钻石生产商戴比尔斯(De Beers)CEO菲利普·梅里耶(Philippe Mellier)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4年钻石需求增速下滑主要是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
作为全球钻石产业链最有发言权的人,梅里耶对于这样的市场局面并未失望。他认为中国经济形势稳定,相信2015年钻石需求增长将好过去年,而未来有望取得5%-10%之间的年增长率。
根据戴比尔斯发布的年度全球销售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钻石珠宝需求增长了3%,达到810亿美元新高,梅里耶以“强劲”来形容。在前五大钻石市场——美国、中国、印度、日本和中东海湾地区,以当地货币计算,钻饰的消费需求都呈正增长。其中,美国取代中国成为去年增长最快的市场,同比增长7%,达到370亿美元;中国为6%,规模为620亿元人民币;印度市场恢复正增长,同比增长3%,但受美元兑卢比贬值影响,按美元增长率为-1%;日本市场超过预期,增长了2%,但受美元兑日元大幅贬值影响,按美元计为-11%;海湾地区则因为游客人数减少,尤其是俄罗斯和中国游客消费疲软,只取得2%的小幅增长。这五大钻石市场占全球需求量的75%。
菲利普·梅里耶表示,2013年,中国市场的需求增长虽然有所降低,还超过10%,但2014年只有6%。导致中国市场需求降低的因素有两个:一个就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正在减缓,结果就是总体上消费有所减少;第二个很重要的因素是2014年后半年香港市场下滑。据悉,香港市场需求份额占到全球市场需求的1%-2%。“但很显然,中国的经济形势很稳定,我预计,中国市场今年的增长至少在6%以上”。
同时,菲利普·梅里耶指出,由于欧洲经济将呈现低增长态势,所以钻石需求也会相应下降。
加工竞争激烈
美国和新兴国家钻石市场的火热也让钻石生产商们感受到了竞争压力。10多年前,戴比尔斯的市场份额占到80%-85%,而如今却只有35%。
菲利普·梅里耶透露,戴比尔斯正在面临竞争对手的挑战,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俄罗斯的ALROSA公司,还有很多小钻石公司和大型开采钻石的公司。业内人士指出,如今的钻石行业处于一个开放、充满竞争的阶段,所谓的垄断地位在今天已不复存在。
“印度的钻石比香港便宜,我们之前是从香港进货的。现在需求急剧增长,收到大量订单的企业正在向印度派人,在那里可以拿到顶级的钻石。”一位中国内地的钻石商说。据悉,印度传统上依赖安特卫普、特拉维夫和迪拜等钻石交易中心的中间商获得未加工钻石的供应。俄罗斯和非洲是未加工钻石的主产地。全球出产的大部分钻石都运往印度进行切磨,然后进入全球零售市场。
但如今,一些中国企业正在打破传统的贸易路线,开始设法从中资企业持股的非洲钻石矿获得资源,并加工后出口。有数据显示,过去5年来,中国加工钻石出口额飙升了72%,达到了89亿美元。
尽管Asian Star、Gitanjali Gems和Venus Jewel等印度企业同期加工钻石出口额增长了49%,达到140亿美元,但2015年的发货已经出现大幅下滑。另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在全球钻石加工市场的份额在过去10年间已经上升了两倍,达到17%。印度的市场份额则介于19%-31%之间波动。
印度钻石行业协会Assocham的高管Sandeep Varia指出,中国从非洲采购未加工钻石很活跃,正在削减印度制造商能够获得的供应量,印度很多钻石加工企业因亏损而被迫裁员。
印度总理莫迪正是来自于钻石加工之乡古吉拉特邦,他已经对有关直接从俄罗斯进口未加工钻石以提振印度钻石加工行业的呼声作出回应。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本月访问新德里期间,俄罗斯国有钻石垄断企业Alrosa与印方签署了十多份协议,增加对印度的未加工钻石直接出口量。这将帮助减少中间商在钻石贸易中造成的分流。直接交易也将降低与西方对俄经济制裁相关的风险,莫迪还在寻求与俄方达成协议,允许俄罗斯珠宝加工商将未加工钻石发运到印度,然后再免税进口打磨过的钻石。
但是,为了能够与中国进行有效竞争,业内人士指出,印度还需要理顺其税收和进口规定。“中国不会很快取代印度在钻石加工市场领先的中心地位,但是印度需要改革过时的税收规定,让印度钻石加工行业对外国矿主变得更有吸引力。”钻石和珠宝服务企业Rapaport Group的董事长Martin Rapaport说。
据悉,印度正在寻求建立一个特别贸易区,其中的企业能够以寄售方式进口未加工钻石,并再出口未销售的钻石,这类似于中国设立的有利于投资者的贸易区,规避复杂的进出口关税。
印度钻石交易所委员Mehul N.Shah称,这些是印度钻石加工行业的积极行动,这将提高印度钻石加工行业的利润率,令其更具竞争力。
尽管中国在确保未加工钻石供应方面拥有优势,但其切磨行业的组织不及印度,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一个问题。
“中国钻石加工行业是基于合同和合资企业模式。”Rapaport说,“他们主要是大规模加工小尺寸钻石,但缺乏加工大尺寸和品质出众钻石所需的技术。”
本文结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4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