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一名年仅25岁的UP主“才疏学浅的才浅”(以下简称才浅),在B站上传了一条名为《15天花20万元用500克黄金敲数万锤纯手工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的视频,详细记录了自己手工制作金面具的全过程。
上万次捶打
用500克真黄金“复原”残缺的黄金面具
新出土的半张黄金面具,宽约23cm、高约28cm、重约280克。专家推测,它的完整重量在500克左右。此后,才浅花了两天时间,筹集资金到银行购买了500克黄金,并准备制作工具。
才浅是一名手工爱好者,仅在b站,就拥有247.4万粉丝。在发布的视频中,才浅说:“不过本人才疏学浅,补全的地方很多都是根据现有文物推出而来,并且我之前做木工偏多,第一次尝试黄金器物,手法笨拙,还请见谅。”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用真黄金来制作这张面具?才浅给出的答案是,他想用纯手工的方式,来感受3000年前古代工匠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这也是和古人对话的一种方式。
历时15天历经上万次捶打
完整金面具出炉
“我就是想用手工来还原。手工制作的话,用其他金属很难做。”才浅说,之所以用黄金,是考虑到它超高的物理延展性和极强的化学稳定性,“即便敲得很薄,它都不会破。”
两天后,制作正式开始。“1.8公斤的锤子快速用力地捶打,不出几分钟就会感觉手臂发酸,而这一过程将重复上万次。”
上万次捶打后,金条变成了平均厚度为0.3至0.4毫米的金板,达到了和原版金面具差不多的厚度。“因为我想复原它3000年前的样子,所以我参考了一些资料,把残缺的部分补齐了。比如它应该是有眉毛的,以及耳朵上不太清晰的纹路应该是云雷纹。”才浅说。
捶打成金板是一项体力活,而制作成面具的形状就真正是一门技术活。才浅说:“根据我多年的手工经验判断,他3000年前的工艺应该是先有青铜人像,再把捶打好的金板放到青铜人像上进行捶打。这样的话,面具就可以和人像完全贴合。”
由于没有青铜人像,才浅便在金板上手绘了一张面具。接下来,便是细致的敲打与塑形。才浅首先制作突起的鼻子,而后眼睛、耳朵……
形状制作完成后,便是抛光。才浅猜测,由于古人没有砂纸等工具,应用的应该是坚硬光滑的东西。因此,才浅选择了玛瑙刀。
制作工艺系自学而来
初衷是“用手工对话古人”
在才浅看来,不同种类的手工技艺是相通的。此次制作黄金面具的手工技艺,也是自己平常的经验积累而来,“也没有特别去学习。”
“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感觉真的非常奇妙。我仿佛真的可以感受到,3000年前那位工匠,在制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比如,每一次落锤都要保证不能锤歪,尤其是比较薄的时候,还不能用大力气,稍有不慎就会锤破。”才浅说,“我想3000年前的那位工匠,也同样小心翼翼。”
在反复煅烧锤打黄金之后,依旧金光闪闪的黄金,让才浅深有感触:“在这个到处都是不锈钢和电镀金属的时代,我被黄金的美丽耀眼所折服。这些感悟或许真的可以穿越时空,和3000年前的那位工匠发出同样的感叹。我想,那位工匠,也一定被黄金的魅力耀眼所震撼过。”
如今,黄金面具已经制作完成。“目前就自己先留着。如果博物馆有展出需要的话,也可以借给他们使用。”才浅说。
副馆长喊话来修文物
回应:“技术成熟了可以去”
制作黄金面具的视频发出后,收获网友如潮好评。有网友评论道,3000多年前,那名工匠也许没有想到,在很久以后,会有一名年轻人与他心意相通。这既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也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振。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视频还引起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的注意,她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条视频,并喊话才浅,“来我们修复馆上班吧。”
针对朋友圈中的喊话,朱亚蓉说,虽然带有一定的玩笑,但是,“现在这种动手能力很强,然后还肯动脑、愿意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年轻人,其实不多了。他动手能力很好,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我觉得,他是一个做文物修复的好苗子。”
本文结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70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