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有多位消费者反映,在唯品会购买的意大利进口名牌腰带,经多家第三方鉴定机构鉴定为假货。而唯品会方面坚称“保证所售商品为正品”,更拿出了显示这些腰带为正品的鉴定报告。
也就是说,消费者想看看“哪一个鉴定平台得到了法院认证”的想法彻底落空了。无论是认定为真还是认定为假的鉴定报告,法院都没有采信。这也暴露了奢侈品第三方鉴定机构所处的尴尬境地。机构出具的证明究竟能证明什么?鱼龙混杂的奢侈品第三方鉴定机构又该如何规范?
业内人士李女士今年刚刚通过了奢侈品鉴定师的考试和培训,获得了从业资格,她表示,实际上,类似包、皮带等常见的奢侈品鉴定水平已经非常成熟。
李女士说:“其实鉴定就是靠一些关键点,基本上分五金、皮、拉链,还有logo,刻在皮上的logo和刻在布料上的logo不一样,基本上就这几大元素。”
丁李钊介绍,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鉴定师,首先要经过培训和考试,取得证书后才能上岗。然而,在业内,有很多从业者并没有相关证书,也在从事第三方鉴定工作。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证书只是行业的一块敲门砖。奢侈品鉴定更需要的是在实践中的积累和摸索。丁李钊表示,不同年份不同类型的奢侈品样式都有所区别,鉴定师必须大量了解背后的知识,才能给出准确的鉴定结果。
对此,业内人士李女士也表示赞同。“鉴定师更多是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比如像现在LV的关键鉴定点是三个,可能过几天就变成两个了,因为造假的人也在不断进步。”李女士说。
奢侈品鉴定,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在于消费者在意的是真假,而作为第三方鉴定机构实际上也只能通过经验来判断需鉴定物品与品牌物品的相似度是否吻合,真正的真假恐怕只有品牌方自己能够给出权威答案。因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在法律层面只能作为参考。
朱巍说:“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能不能作为权威消息源,能不能把它作为认定真假的标准,可能要结合其他证据来看。因为只有品牌方自己能证明这个东西是真是假,但现在有一些是海外代购的,特别是有些品牌在中国境内没有设置代理或专卖,这种情况下,让品牌方去鉴定,出一个结果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当消费者真的和卖方出现了纠纷,走上了法庭,究竟该怎么做?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李斌建议:“首先卖方就要证明我的产品是从哪个渠道进货来的,凭什么能够证明我宣传的就是厂家的正牌产品,卖方负有更重的举证责任。”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上海奢侈品学院校长李岚迪介绍:“箱包、腕表、珠宝的鉴定师,现在市面上特别稀缺,同时养护师和维修师以及估价师在‘二奢’行业特别火爆和稀缺。”
虽然奢侈品鉴定行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来看行业还需规范。朱巍认为:“这个行业用市场的办法来规范,是一个比较好的情况。另外要引入信用机制,如果拿了别人钱你就说假话,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对他们进行包括信用惩戒在内的惩戒。这是一个非常看重信用和名誉的行业,一旦名誉扫地,他就干不了了。”
本文结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153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