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手表的根本是什么?自然是“分秒不差”的走时。由此而言,经官方天文台认证的机械手表大抵就是我们所谓的“非常纯粹的表”。只不过,这类手表的存量并不多;即便在生产机械表的上个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黄金期,能真正担得起“天文台手表”的亦寥寥无几。
或是由于制作、调校、成本方面的因素,当年大多数的天文台手表仅作为行业竞赛所用,并没有对一般民众发售,而且非常终入围并“名留青史”的更是凤毛麟角,和今天大批量通过的C.O.S.C.认证完全不是一回事。
再后来,因为受到石英风暴的冲击,维持了百余年的瑞士天文台手表竞赛被迫终止,真正意义上的天文台手表也就此绝迹。直到非常近几年,借机械表复兴运动与钟表收藏日趋繁荣的契机,以法国天文台为首的一些机构又重新开始举办适应新时代的竞赛,只不过机械表早已不是当年的“初心”,实用性已经让位给观赏价值。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天文台手表早就在六十年代末便不复存在了,如今这些只不过是“没有灵魂的躯壳”罢了。
当然,以瑞士为核心的天文台手表没落除了在于石英革命外,因境外钟表产业崛起而带来冲击也不能小觑。尤其是以日本精工为代表的高精度机械表,那时在性能方面已经超越了瑞士制表。1968年,精工在纳沙泰尔天文台和日内瓦天文台竞赛中同时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多枚机械表名列前茅且水平相当,呈交纳沙泰尔天文台的103枚4520机芯中有73枚均通过认证;随后1969年与1970年,精工又分别以25枚与128枚4580机芯的成绩获得认证……
4520与4580都是36,000高频手动机芯,与日历款4522同属于45GS系列;而与它们同时间研制出来的61GS系列,比如6145、6146、6155、6156、6185、6186等都是日历款,其中5结尾的为单日历视窗,而6结尾的为双日历视窗。
于1968年同年推出的手动45GS与自动61GS是业内公认的精工非常优秀天文台级别机芯系列。之后,为了应对与制衡C.O.S.C.,精工制定了Grand Seiko(GS)标准,并细分为Standard、Special和VFA三个级别。经过修订的GS Standard标准等同于C.O.S.C.认证;GS Special则更为严格;至于VFA便是GS认证的非常高规格,指代超高精度调校。
在45GS与61GS中,4520、4580、6185与6186均被纳入VFA认证标准中。而这些代表着精工机械表非常高工艺与成就的经典款,也因此多年来深受天文台表迷们的推崇。
前不久,从业内前辈处有幸得见一枚6186-8000,品相之出色甚至超过了精工博物馆内的同款展品,让人好生羡慕。据这位前辈说,这枚VFA一个月总误差在半分钟以内,平均每天的误差在+1秒左右,是他收藏的非常精准的机械表。
这枚VFA原本应该是密底,但这位前辈将它换成了蓝宝石透底,这样便能一窥这枚传说中的机芯。相较于普通版的61GS,这枚VFA 6186的机芯为古铜色,在中央夹板上,我们能看到刻有“Very Fine Adj”的字样。
依据精工的制表传统,即便是这种非常高规格的VFA 6186也是以精准、实用为核心。机芯采用偏心螺丝微调,简单有效;机芯直径27,4mm、厚5.6mm,与同期的高频天文台自动机芯杰作——芝柏32A相比,6186则更为饱满,立体感强烈。这种层次感还体现在6186-8000的表壳设计上,与44GS的相比,61GS VFA更为硬朗,有种剑拔弩张的气势。
6186-8000的不锈钢材质多边形表壳直径约为37mm,表盘的设计方面仍是“一眼便知是精工”的风格。精细的辐射状条纹从中央散开,从不同角度看去,光芒流转。虽然少了GS标志性的太妃针与棱角分明的时标,但至于时标内圈的分钟刻度也算与众不同。
表盘12点钟方向刻有Grand Seiko的标志;3点钟方向为双日历视窗,其中星期显示除了可以在英文与日文之间切换外,周六为蓝色、周日为红色的精工传统也尽数保留,让素雅的盘面不会看上去太呆板。 6186-8000的时分秒三针均短小纤细,且距离表盘稍高,主要是为了避让立体的时标刻度;从侧面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座座高耸的大厦。
在从前众多的天文台手表中,6186-8000大概是非常“平平无奇”的一枚,不过却也是怎么都看不腻、戴不腻的一枚“王者”。无论你是理工男还是文人墨客,简洁、精准的精工6186-8000天文台手表无疑是你的非常佳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18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