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钟表网站《Hodinkee》前年刚回锅的创始成员之一Stephen Pulvirent曾经在站上post了一篇长文,重新把他们家报导、写作乃至于整间公司运作的方式做了一个声明。小编开始看Hodinkee是很晚的事,而且也不是每篇文章都会精读,所以对他们家并不熟,也是近期偶尔翻到这篇才想要说点什么。Pulvirent在当时那个时间点写这篇文章,除了因为他刚刚接任Managing Editor和Director of Operations之外,有没有其他理由我并不清楚,不过从当时底下留言的热烈程度看来这应该真的是一个他和他们家读者间很有交集的一个议题吧!
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很多经营钟表媒体的原则,好几条都看得我很感动、甚至是很惭愧;当然说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Hodinkee实际上到底履行了多少他们的信条还需要持续检证,但至少这里头揭示了不少值得遵从、或至少作为期许的原则。原本想在这里做个逐条检视的,不过这么一来每一条都会变成长篇大论,所以这次姑且只就其中非常有感受的一点抒发些想法,那就是关于“说品牌的坏话”。
文章中Pulvirent引用了他新闻系教授的一句话,”If you’re going to write about something bad, it needs to be bad in an important way. Just being bad isn’t enough”。简单来说就是骂人要骂在刀口上,而这也差不多就是他们对于给出负面评价的一个原则。从底下的留言、以及平常小编逛讨论区时得到的印象,敢不敢说品牌产品的坏话似乎是读者评价一篇文章、或是一个作者的重要参数,甚至有种不写缺点的就一定是广编、作者一定拿了钱的联想。以前小编也很常在文章中数落品牌,某个程度上那个时候的我也认为这样才算一篇诚实的报导,所以也遭到不少表迷的质疑。但偶尔翻到自己以前写的东西有时也会发现当时根本在瞎骂一通,之所以做出那样的批评实在是因为自己懂的不够多,由此而觉得惭愧不已。
现在我的“随便表态”已经减了不少,一方面是懂得越多、看表的方向越广泛,就越能感受到要给出正确评价的难为之处,所以除非有足够的篇幅让我完整地陈述看法,否则我不会轻易给出负评,到这里差不多也就是Hodinkee“骂人要骂在刀口上”的原则了,不过对一些读者来说这就可能就已经是隐恶扬善不诚实的报导了。
不过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勇于批评的报导未必是好的报导,业内我非常欣赏的几位撰稿人轻易不在文章中骂人,然而他们的稿子不但资讯广博深厚,文字本身也是优雅诙谐,相对地有些媒体以批评为职志,但在读完了他们的文章后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收获——阅读的快感有,不过对我在钟表知识上的长进未必有太多帮助;当然该骂的还是要骂,如果一支表的缺点已经对机能性造成实质影响了的话还是应该要点破,等而下之的话宁可选择不报,到了这个地步再为它隐藏就真的有违职守了。
回到一开始,Stephen Pulvirent在那篇文章中揭示的原则是一个相当高的标准,实践起来难度很高,老实说我也有点怀疑他们做到了多少,不过如果不要把它当成标准而是目标的话倒是挺激励人心的。作为一介写表人,文章中某些条目确实会激起我有为者亦若是的使命感,而对读者来说,读过这篇文章或许也可以让你想想,到底你希望从一篇表文章中得到些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18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