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40余年的非货币化进程,黄金在普通大众的认知里也已不再保有支付手段这一关键货币属性,然而势异时移,全球信用货币体系目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未来的走向晦暗难明。
黄金美元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发表“新经济政策”,宣布放弃金汇兑本位制,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历经40余年的非货币化进程,黄金在普通大众的认知里也已不再保有支付手段这一关键货币属性,然而势异时移,全球信用货币体系目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未来的走向晦暗难明。
货币政策趋于无效化
今天的主要国家央行,由于量化宽松(QE)这一神奇的创想,已经在货币政策宽松的路径上走到了前所未至的领域,在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央行直接印钞买债,维持债券市场这一核心资产大类的稳定预期,然而在一时的奏效之后,以德日等国国债相继进入负利率区间为标志,全球债券市场泡沫化程度已经令人无法视而不见,基石的松动也使各种大类资产波动率开始重新走高,七个盖子八个锅的调控窘境日趋凸显,央行为市场注入的天量流动性已经使货币政策趋于无效化,未来无论是收是放,恐怕都难免一段极为痛苦的调整期。
黄金“再货币化”前景可期
在这一宏观大背景下,黄金的“再货币化”前景可期。
一方面,与上世纪30年代相似,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将带来贸易与货币竞争的加剧,经济区域化将取代全球化成为新的趋势,而贸易区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主导货币的竞争,对于美元以外的竞争货币而言,事实上都面临着如何提升货币信用的问题。当前泛滥的法币发行显然难以对这一需求有所助益,而黄金,则是一种顺理成章的稳定手段。
比特币无疑是当前互联网与货币结合的最经典案例,也必将在后世的人类货币史中留下一页。近几年来,比特币在没有各国官方支持的情况下,仍然稳定地扩展自己的货币属性,甚至成为某些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支付手段。比特币的成功仰赖于两个特性,其一,比特币发行数量有数理上限,货币总量膨胀缓慢;其二,比特币基于分布式网络生成,被分散的个人和机构接受,这种并发、离散的货币发行与流通网络天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比之下,上述特性黄金也同样具备,甚至黄金的价值认同度在广泛人群中更高。笔者大胆判断,黄金完全可能作为一种“私人货币”,在互联网极客文化较为发达,创业环境较为宽松的国家率先恢复其货币地位,一旦成型,其流通范围的扩展速度可能将极为惊人,可承载的经济活动规模,也将远远超过2000万枚比特币所能支撑的上限。
站在百年周期的角度看,45年前黄金的去货币化,或许仅仅只是一个短暂的历史插曲,人类对自身历史的知识认识在以指数幅度提高,然而对每一个形成历史的当下,主动地介入和历史的洪流相比依然微不足道,黄金在人类货币史中的篇章,也许尚未完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23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