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家都说擒纵机构是机械表的核心,但两百多年来却只有欧米茄真正投入了擒纵装置的革新中,并将旗下表款几乎都改成现代设计的同轴擒纵。到底同轴擒纵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只有欧米茄一往直前?
在这里小编不讲难懂的机械动作。从结构上来看,传统的擒纵轮就是一个齿轮,而同轴擒纵的擒纵轮是由两层或三层的齿轮所组成,这些齿轮共用一个轴心,所以叫做同轴。在同轴擒纵的运作中,只有齿尖点对点的接触,而传统的擒纵装置则会有面与面的摩擦与接触;光是摩擦力两者就差别很大。更简单地说,同轴擒纵的优点就是能够减少能量的消耗和零件的磨损,进而达到延长动能、保养周期,还有更稳定的效果。
至于同轴擒纵的缺点,我们非常后再说。先来看看欧米茄同轴擒纵的发展。
话说擒纵系统是机械机芯的核心结构,历史上出现过的不同设计有很多种,其中1750年代英国制表师Thomas Mudge发明的杠杆式擒纵在几经改良后,于十九世纪成为主流;至今仍为绝大多数机械机芯所采用的瑞士杠杆式擒纵便是由此而来。但是杠杆式擒纵并非毫无缺点,只是也还算稳定可靠,两百多年来很少有人投入新擒纵装置的研发。
直到1970年代石英风暴席卷而来的时候,有个英国制表师乔治·丹尼尔却觉得机械表还有机会,他参考了钟表史上许多大师的伟大发明,并融入自己的创见,进而于1974年,完成了同轴擒纵的设计,并在1980年申请到同轴擒纵的专利。但是要让新发明有足够的影响力靠一个人事不够的,到了1990年代他才遇到伯乐,斯沃琪集团总裁尼古拉·海耶克决定由欧米茄来推动同轴擒纵的发展。
欧米茄在经过六年的努力研发和试验之后,1999年第一款使用丹尼尔同轴擒纵装置的欧米茄腕表终于诞生,内置的机芯以集团内生产的ETA2892位基础换装同轴擒纵装置,并采用无卡度自由缩放游丝,机芯编号2500。同轴擒纵从限量腕表开始,逐渐扩大到量产款式,并从广大消费者的实际使用中获取数据,持续在振频、擒纵轮的形状等各方面做了微调改良,机芯编号历经2500A到2500D,经过将近十年的淬炼,欧米茄同轴擒纵已非常成熟。
在同轴擒纵的第一个十年里,除了上述的2500机芯之外,欧米茄也将同轴擒纵移植到其他的既有机芯上,发展出两地时间、计时码表、小秒针、手动上链,甚至是中置陀飞轮的同轴擒纵表款,以实践的方式证明了同轴擒纵在各式机芯上的适用性。2007年,欧米茄还发表了完全自制的新一代同轴擒纵机芯,编号8500,再次惊艳表坛,之后更有计时功能的9300系列、超强防磁的8508等同轴擒纵机芯问世。今年推出的海马系列150米大师天文台腕表,里面所装载的8900同轴擒纵机芯也有着与8508同等的超强防磁性能!
目前欧米茄旗下除了登月表使用搭配瑞士杠杆式擒纵的1861系列手动机芯之外,其他的机械表款全都使用同轴擒纵,这说明了同轴擒纵是足以令人放心的可靠设计。
腕表机芯是非常精密的微型机械,以瑞士杠杆式擒纵来说,摆轮、擒纵叉、擒纵轮之间的互动是一瞬间的事情,在大约0.1秒的时间里,擒纵轮、擒纵叉要快速接触,再擦身而过,如果这两个零件和原设尺寸有些微误差,都会影响到彼此间的距离而可能无法正常运作。同轴擒纵的结构更为复杂,能够容许的公差更只有瑞士杠杆式擒纵的一半。换句话说,这个制作难度非常高,而且还要经过很多年的市场考验和改良。就算撇开专利因素,制作难度高这项缺点,就能让欧米茄在同轴擒纵这条路上后无追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14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