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逢新旧年之交,总想说点大格局的东西,像是对钟表市场过去一年的回顾或是对来年的期望。即便因为内地钟表产业的步调太慢、很难收到第一手消息,使得预测的内容难免有些主观因素在内、甚至没什么营养,但有些话总是不吐不快。身为钟表人,不能因为见地不同就缝上嘴巴,敢想、敢说,才有机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我记得《A Blog to Watch》的Ariel Adams在2016年末写过一篇《2017年我们非常希望/非常不希望表界发生的事》,文章的用词恰到好处,即一方面预测了大趋势,一方面又给它加了个“我们希望的”的定语框架,算是很机智的一个预防“打脸”的方法。而今,我们不妨也效仿一次,谈谈自己对于2018年钟表市场的看法。
● 别再做青铜表了!
事先声明,我对于青铜表没有负面意见。如果有喜欢的品牌出了好看的青铜表,心里自然也是欢喜的,但能说出“别再做青铜表了”也是无奈,因为现在市场上一窝蜂的太多了。当初沛纳海推出青铜表,确实一破天惊,完全改变了青铜材质在过去不受宠的局面。大火之后也没有盲目地量产、见好就收。而现在太多的品牌根本不管表款风格合不合适青铜材质、不管自己的市场定位,跟风成瘾,已然大大折损了青铜表的魅力。
● 万国能恢复Gerald Genta式工程师设计!
在过去万国一年一系列的更新周期下,我们见证了不少彻头彻尾的大改款,不过没有一次像这次工程师系列改回圆形壳这样让我惋惜。我并不是批评圆形壳工程师,只是单纯个人更喜欢上一代工程师那样复杂的线条。所以特别希望在未来,万国能保留几款非圆形壳工程师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 公价下调、折扣减少!
说到这儿,我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虽然实现可能性几乎为零,可总要有点梦想吧!敢这么说是因为现在的钟表市场受到奢侈品电商化的影响,因此,高级钟表的定价方式面临改革压力。一方面,gray market的低价直接暴露了店家的底牌;另一方面,直营店或者线上缺乏弹性折扣的情况对拓展业务有不利影响。所以,非常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朝公价下调、折扣减少的方向努力,尽量拉近公价与实际卖价,这样才能维持钟表市场健全。
● 里查德米尔能推出古典风格的表款!
像MB&F岔出来另外做LM系列一样,我倒是很期待RM会推出古典风格的产品。你想想看,这样一个以时尚前卫为理念的年轻品牌,如果推出复古款,那会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到底是不伦不类、还是掀起新浪潮,又或者将带动新时代消费者口味的转变也犹未可知。
● 精工能推出Spring Drive年历表!
我记得2016年底媒体采访Seiko Epson表厂的时候,当时的设计师曾作出设想性提问:非常喜欢Spring Drive搭载什么复杂功能。其中,年历表的呼声较高。因为年历介于全历与万年历之间,不会太有难度,实用性也符合精工的一贯要求,说不定还能借此开拓出新的价位带,何乐而不为?
● 年轻的CEO,作风也要年轻!
这几年,钟表界的领导阶层变动频繁,主要由于整体年龄进入了世代交替的阶段。基本上这个现象是大家所乐见的,毕竟很多CEO都做了大半辈子了。但事实上,谈年龄的本质意义并不是在于CEO年轻与否,而是他所带领的团队以及品牌的工作作风年轻与否。如今是有很多年少有为的CEO当家,但能有几个人的思维同Biver这个老爷爷一般灵活呢?如果只是生理年龄的时代交替,这样的改变我是拒绝的。
● 劳力士能重新定义切利尼!
虽然去年劳力士切利尼月相表惊艳了一把,但很快热度就被掩盖了。作为以运动表见长的劳力士,主打正装表风格的切利尼似乎一直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当然除了劳力士本身对切利尼的定位思路外,也包括性价比方面的问题。至于如何解决,我自己也暂且想不出什么特别好的建议,但改变是必须的。
● 帝舵启承计时型换上百年灵机芯!
自从帝舵推出5813计时机芯以后我就一直在等这天,而且直到它实现以前我每年都会许同样的愿望。尽管我已经有一枚通用机芯的启承计时型了,不过一旦出了自制机芯版以后我很有可能会再“跳下去”一次。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两版除了机芯之外能多一些差异,比如把日历放大镜加回去,或是把表圈换成测速刻度之类的。
● 但愿TAG和真力时能在Biver手中做起来!
事实上我并不完全赞成Biver接掌TAG和真力时之后的所有决策,不过我也不像很多人一看到Heuer 01和Defy就直接皱起了眉头。整体来说重新设定产品价位、发展针对年轻族群的款式、同步经营古典产品线这些大方向我是赞成的,但更重要的是我认同Biver积极、跳脱框架的解决问题方式。比起很多品牌还在那边和稀泥,光从工作态度上来说,我希望Biver大获全胜!
● 钟表精英媒体能回归初心!
近几年,钟表媒体人快速地庸俗化。尤其是处于发展期的内地市场,众多商家或新媒体人为了吸引流量转化客户,较劲脑汁地添加一些本不该属于钟表界的“杂质”在文章、推广里面,有的甚至只能用“Low”去形容。我不排斥通俗媒体的存在,这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必然的,但我还是相信只有精英媒体才是推动钟表产业前进的动力。希望在真的有人“饿死”或是整个业界的品位烂到无可救药之前,我们能寻求到一个平衡的生存之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AI编辑专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rshe.chuangxiangniao.com/html/181884.html